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养蜂百科 > 黑大蜜蜂

黑大蜜蜂

2022-10-09 20:12养蜂百科 人已围观

简介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,在大约海拔4100m处的花朵上曾采集到此蜂,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。 黑大蜜蜂大概不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,但可以在营巢地点...

      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,在大约海拔4100m处的花朵上曾采集到此蜂,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。 黑大蜜蜂大概不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,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。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。每年秋末冬初,每群可猎取蜂蜜20~40kg及一批蜂蜡,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。单张巢脾一次可取蜜40~60公斤。由于蜂巢多筑在离地面数十米高的悬崖上,所以取蜜困难,动作惊险,取蜜时往往从悬崖的顶部,利用粗壮的藤条绳而下到蜂巢处取蜜,人悬在空中,虽然取蜜人作了防护准备,也难免被蜂蜜蛰伤。在当地,这种黑大蜜蜂也往往属于当地某些人所有,不许外人随便取蜜。取蜜时,一般都要留下部分蜂巢和蜜,以供蜂利用。

黑大蜜蜂

一、特征和性能(一)形态特征

  黑大蜜蜂个体较大。工蜂体长17~20mm,呈黑色,体细长,触角窝间被一撮白毛;颊、颅顶密被黄色毛;中胸背板、胸侧、腹部第一节背板缘及第二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,呈深褐色;足被褐黄色毛,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,腹部呈黑褐色,第1~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,第六节背板被黑色毛。腹部全为黑褐色;前翅为浅褐色。平均喙长6.6mm,前翅长13.3mm,肘脉指数15.8。

  雄蜂体长16~17mm;复眼大,顶端相接,呈褐色;胸部及腹部均为黑色,足呈黑色;体毛呈黄褐色;复眼密被短黄毛;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;颊、前足腿节外侧、胸侧及腹侧第一背板、腹部背板均被黄褐色长毛。

  (二)生物学特性

  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~4000m的悬崖岩石上,常数群乃至20余群形成群落,在云南的怒江峡谷、澜沧江等地可见20群以上的黑大蜜蜂群落。

  有随季节迁飞的习性,冬季迁至河谷海拔较低的温暖地带,夏季迁往高山凉爽地带。

  营巢于悬崖的岩隙中或突出的岩石下,离地面20~40m。巢脾单一,长0.8~1.5m、宽0.5~0.95m、厚10cm左右。新脾呈纯白色,旧脾呈黄褐色。

  黑大蜜蜂进攻性极强,爱螫人。

  二、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黑大蜜蜂是喜马拉雅昆虫区系的代表物种之一,对高山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,当气温在12℃以上时,便可见其在花上采蜜。据观察,黑大蜜蜂采访植物达52种,主要采集杜鹃科植物,还采集忍冬科、蔷薇科、菊科、豆科、唇形科及大戟科等植物。
黑大蜜蜂

  三、种群分布黑大蜜蜂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、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、澜沧江流域,包括我国西藏南部、云南西部和南部及尼泊尔、不丹、印度东北部等地,喜群居,常见数群或十余群聚居于同一悬岩陡壁上的岩隙或突出的岩石上,声势浩大,极为壮观。

  四、生活习性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~3500米的悬崖下,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,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,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。蜂巢通常为单一巢脾,仅由一片与地面垂直的巢脾构成,而且都是露天营巢附于悬岩下,离地十数米以上,敌害难以接近。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。

  五、种群优势黑大蜜蜂具有很强的抗逆性、飞翔能力和防御敌害能力,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,在大约海拔4100米处的花朵上曾采集到此蜂,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,不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,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,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。

  六、生产性能黑大蜜蜂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蜂蜜20~40千克及一批蜂蜡,单张巢脾一次可取蜜40~60公斤,但由于蜂巢多筑在离地面数十米高的悬崖上,所以取蜜困难,动作惊险,取蜜时往往从悬崖的顶部,利用粗壮的藤条绳而下到蜂巢处取蜜,人悬在空中,虽然取蜜人作了防护准备,也难免被蜂蜜蛰伤。

Tags: 蜜蜂种类  黑大蜜蜂 

上一篇:蜂王浆

下一篇:什么是工蜂?

本栏推荐

蜂蜜

站点信息

  • 标签管理标签云
  • 联系微信:扫描二维码,提出意见